来源:《羽毛球》杂志
《羽毛球》杂志封面
“在国家队十年四个月的时候,(我)正式退出了。虽然暂时还不会完全挂起球拍,但退出国家队,也意味着职业生涯的结束。想想这十年,太感慨!(我)不太敢静下心去细想,那样对自己太残忍。但比起很多人,我算是幸运的,因为还是取得了一点成绩,虽然还有遗憾,但是尽力了,不后悔,也对得起所有人,包括自己。这十年,刻骨铭心,是让人成长的十年。接下来应该好好休息,好好陪陪家里人,然后在一个暂时未知的领域里继续奋斗!”——张亚雯《我的十年小结》
张亚雯:人生中***重要的十年
文/张颖
9月14日清晨,CZ3183北京飞往重庆的航班即将起飞,在向相熟的朋友们发送了告别的短信之后,张亚雯关闭了手机。飞机起飞的一瞬间,张亚雯意识到,与十年刻骨铭心的记忆说再见的时候真正到来了。尽管没有离别的泪水,与以往回重庆老家时归心似箭的感觉也大相径庭,但这一次的离开,张亚雯的心里还是涌起了许多的感慨。
10年来经历的酸甜苦辣,当了真正结束的时候,似乎很难简单地用不舍和留恋来形容,张亚雯甚至不知道,下一次谈起北京这座生活了十年的城市时,该用“回”还是“去”。
我们决定走近张亚雯,走近她的教练、队友、家人,看看这10年的国手生涯给张亚雯到底带来了什么……
在教练眼中,她的成功缘于超乎常人的刻苦
从进入国家青年队,到成为国家队女队队长,在张亚雯长达十年的国手生涯里,原二队女双主教练、现一队女双教练潘莉无疑是她成长历程的******见证者。但是,真正轮到回忆过去的时候,潘莉却说,关于张亚雯,她只记得刻苦的场面。
时至今日,潘莉仍保留着张亚雯刚进队时的印象:“刚到国家队的时候,她头发长长的,胖胖的,脸袋红红的。”之所以至今保持着对她的初始模样,大概因为训练没几天,这个重庆小女孩就给潘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坐在国家队的训练馆中,潘莉回忆道:“有一天,我看到浴室的地上流着血水,就赶紧问身边的魏轶力‘谁流血了’。当时,魏轶力给我指了指里面,说是张亚雯。我赶紧往浴室里面走,走到***后一格,看到当时张亚雯正背对着外面。因为长时间训练形成的脚底泡破了,浴室地上流了一地的血。我当时也愣了,因为平时训练,她该怎样还是怎样,也没说过她脚底起泡。”说到这里,潘莉已经是眼含泪水。
停顿了几秒钟,潘莉一边看着场上训练的队员,一边说:“现在的队员很少有张亚雯那样的了。她很清楚自己的位置——要身高没身高,要体质没体质。刚进队的时候,她还一点双打的基础都没有。她也意识到,自己本来条件就不好,再不拼就只能等着回家了。其实,张亚雯的肌肉类型并不适合做运动员,强度一大了就容易抽筋。她想办法克服,就拼命地训练。她就和我说,抽多了就好了,肌肉适应那种痛感就好了。有时候,我们到田径场上跑4000米,她就会多跑1000米;队里组织爬山,她就穿着沙袋和大家一起爬;有时候训练安排两个小时,练完之后,她就留下自己再练一个小时。”十年间,铁杵磨成了针,潘莉的言语似乎已经解释了,是什么让张亚雯从一个条件很差的单打运动员,成长为了女双******冠军。
在潘莉的眼里,张亚雯是一个非常要强、非常认真的队员,互相信任的师徒两人也经常因为训练的问题各执一词。北京奥运会前,时任二队女双主教练的潘莉带队在秦皇岛进行训练。有一天,她突然接到了张亚雯的电话。“她当时因为训练的一个小细节和搭档产生了分歧,于是打电话向我诉苦。听完她说的,我没有顺着她的意思,而是对她说,出了问题,你首先要想到自己的问题,不要总是抱怨,这样一点好处也没有。没说几句,她不愿意听了,对我说,你怎么又说我,怎么老是说我。我俩的嗓门后来都不小,说着说着她就把电话挂了。当时我挺生气的,但是我也了解她的性格,就没再理这个事情。后来,大概过了一个月吧,她给我发了条短信,说她知道我是为她好。”潘莉回忆道。
正如潘莉所言,张亚雯的刻苦、拼劲在国家队中算得上数一数二的,这一点恰恰也是教练们***看重她的地方。谈到弟子的个性,潘莉笑了:“她很刻苦,因此,就算在训练时有一些小脾气,教练也都能包容了。”
关于“包容”,潘莉没有说太多,但是有一件关于“包容”的故事却给张亚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就在去年,张亚雯不断地与新搭档配对,那段时间她变得急躁起来。有一天下午训练,因为达不到预期的训练效果,她当着总教练李永波的面就摔起了球拍。“脾气上来了,我也没控制住。发泄完了,我就做好了被李总狠批的准备。谁知道,李总过来只是对我说以后不能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了,影响不好,你要在队里树立好的榜样。”离开国家队时,张亚雯说:“我要特别感谢李永波总教练。我条件不好,总是有伤病,脾气有时候也不好,但是他和教练们对我很包容,从来没有放弃我,这样我才能有了在国家队的这十年,才有了今天的成就。”
在年轻队友心中,她是责任感强烈的“老大”
在十年的国手生涯中,张亚雯从***初只懂得一门心思苦练的“小不点”逐渐成长为肩扛大任的“亚雯姐”,其间让她感悟***深的两个字就是“责任”。
2008年奥运会后,高崚、杨维、张洁雯、魏轶力陆续退出国家队,张亚雯以大局为重选择了坚守,与赵婷婷开始了一段全新的征程。从2008年以后,潘莉在张亚雯身上感受到了微妙的变化:“以前她总是怕耽误了训练时间,有时候伤没好利索,也不考虑会不会加重伤情,就要招呼搭档和她一起练技术。但是,在和赵婷婷搭档备战2009年世锦赛那会儿,我觉得她无论是说话还是打球,都有了不一样的感觉。赵婷婷膝盖积水十分严重,两人在赛前就没怎么训练。在青岛备战的时候,尽管心里也有些着急,但是亚雯却总是安慰搭档说,你别着急,一定好好养伤,不要着急练。我好好练,等你伤好了,我们再一起打。这次世锦赛,我们尽全力就好了,千万不要着急啊。结果,她们两个拿到了******冠军,确实也挺不容易的。”
2009年初,在国家队新队长的选举中,张亚雯被队员和教练选举为女队队长,在队友中的称呼也开始由“小不点”转变成了“亚雯”、“亚雯姐”。对于张亚雯而言,真正感受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是在与小队员们搭档的过程中。
在赵婷婷退出国家队后,张亚雯成了女双组中年龄******的队员,能力好,又有大赛经验,年轻队员都喜欢和她搭档。但是在和年轻队员配合的初期,张亚雯感觉并不太顺利,比赛时他们往往不能发挥出训练时的水平,甚至有时候会打得一塌糊涂。搭档紧张,张亚雯也跟着着急,似乎开始成为一个恶性的循环。
看到这样的情况,在一次训练之后,潘莉找到了张亚雯,和她认真谈了一次:“现在年轻队员有很多做不到的地方,你要鼓励他们,不要要求太高,不能总是拿你要求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们。作为老队员,你要帮助他们减轻压力,这样你们才能打出应该的水平,你的作用才能发挥出来。平时你不要总是很严肃,也要多和他们聊聊天,帮助他们放松一下。”张亚雯也承认,自己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,在潘指导与她谈话之后,她似乎也感觉到了“高标准、严要求”并不是一个人人都适合的办法,皮筋拉紧了也会有断的那一天。她开始尝试改变自己,不再一味追求与年轻搭档取得好成绩,而是寄希望于能够协助他们收获更多的自信心。
一说起“亚雯姐”,田卿总是充满了感激,坦言和“亚雯姐”搭档的那段日子,“亚雯姐”对自己的帮助不小,“我和亚雯姐搭档连续参加了2009年的香港公开赛和中国公开赛。在先举行的香港公开赛上,我们在八进四时遭遇杜婧/于洋,当时我很紧张,突然间不会打球了,两局比分9比21、10比21,可以说是惨遭横扫。香港赛结束后,马上就要进行中国公开赛,如果还是这样的状态肯定是不行的。比赛开始前,亚雯姐和我进行了一次说正式也不算正式的谈话。当时,我也实话对她说,和你搭档,我有压力,我也很想打好,但是总怕打不好拖累你,结果上了场就不会打球了。当时亚雯姐笑着对我说,你这样更不好,倒不如撒开了打,打不好没有关系,我们接着再来。我一想也是,而且我也很珍惜和亚雯姐搭档的机会,还不如放开了打,发挥自己的水平。结果一路上我们打得还不错,决赛中以两个21比14赢了杜婧/于洋,拿了冠军。虽然后来我们没再搭档,但是我有什么心里话,还是很愿意和亚雯姐说。说真的,她对我的帮助很大,我特别感激她。”
因为从2009年底开始主攻混双,张亚雯未能入选2010年尤杯阵容。但是,在全队备战尤杯期间,张亚雯的表现在潘莉看来是真正起到了一名“大队员”的作用。潘莉说:“当时,张亚雯找到我们教练,主动表示自己可以做陪练,需要陪谁打、模仿哪个对手都可以,只要教练一句话。那时候,她不仅自己练得很刻苦,还会主动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队员。”
不知道从何时起,女双组的姑娘们开始称呼张亚雯为“老大”。赵芸蕾向我讲述了和“老大”在一起的感受:“在国家队宿舍,我们女双组队员的房间大都集中在一起,我们在一块总少不了叽叽喳喳,这个时候,亚雯姐经常会来一声:‘小点声,老人家要睡觉了。’以前我和她同屋的时候,她也总是鼓励我好好打球,不要放弃。”
在张亚雯退役后,赵芸蕾在博客中写的话似乎道出了女孩们的心声:“老大,曲终人未散,你的新生活开始了,而我们将继续努力,永远在你身边。”